欢迎光临元龙音乐书店……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音乐理论类 > 音乐史学 > 历史地阐释:上海南汇丝竹乐清音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历史地阐释:上海南汇丝竹乐清音的传承与变迁研究

  • 商品货号:9787556602162
  • 商品库存:4 本
  • 市场价格:¥106.0元
  • 本店售价:¥84.4元
  • 注册用户:¥84.4元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 书籍描述
  • 书籍信息
  • 书籍标记

 内容简介

《历史地阐释:上海南汇丝竹乐清音的传承与变迁研究》内,齐琨对在2l世纪经济快速发展的上海南汇地区的民间丝竹乐乐社“清音班”和乐人的音乐行为作了共时和历时性的探索。在丰实的实地考察基础上,齐琨就音乐班社的生态环境的过去和现在来分析和讨论该地区丝竹乐的演变,是一个学界就此课题前所未有的全方位研究.虽然在理论概念上齐琨较偏重社会学,但仍不致失落民族音乐学学科的路向定位,为学术界提供了具启发性的另一层面的思维。另外,“江南丝竹”,这一原本是20世纪学术界泛指“江南地区”的诸多传统“丝竹乐”种类的一般性称谓,由于当时学界倘未形成普遍性寻求学术研究精确性的学风,也没对文化现象(局内事实)应该给于足够尊重的意识,把江南地域不同历史文化传统的、具多元化的丝竹乐,构造了一个所谓“江南丝竹”的乐种名称。齐琨就她所研究的课题对象“清音班”,对“江南丝竹”作为一个乐种定名的由来和误导做了考究。
 
作者简介
刘琨,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硕士导师。200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获民族音乐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近期发表《音乐文化内应机制》(2006)、《空间:仪式音乐分析中的一个维度》(2006)等论文,曾在CHIME(2002)、SEM(2003)、ICTM(2004)等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论文。
 
目录
绪论
一、研究地域与研究对象
二、研究现状与实地考察
三、研究目的
四、研究方法与研究意义
五、历史研究的主观与客观定位
六、章节安排

第一章 名实辨析、源流考证及社区乐种背景
第一节 名实辨:丝竹、清音、江南丝竹
一、丝竹
二、清音
三、江南丝竹

第二节 源流考:清音的起源与流变
一、昆曲与十番锣鼓
二、清音、清客与清客串

第三节 背景说:与清音相关的南汇社区乐种
一、道教音乐与道教门图
二、职业礼俗音乐与鹤器门图
三、佛教音乐与“挂”
四、戏曲音乐与胡琴类乐器
五、浦东派琵琶与乐人
本章小结

第二章 1850—1949:乡村丝竹与礼乐教化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一、1850—1911:初现南汇
二、1911—1937:逐渐繁盛
三、1937—1949:遍及南汇
四、1949年前三位乐人的经历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演奏
一、曲目
二、乐器与彩头
三、加花与即兴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一、庙会
二、婚礼仪式
三、丧葬仪式
本章小结

第三章 1949—1976:群众文艺与政治宣传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一、1949—1966:业余剧团与清音班
二、1966—1976: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与清音班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演奏
一、曲目融合
二、乐器、演奏与彩头
三、清音与沪剧的加花变奏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一、民间礼俗仪式:庙会、婚礼与丧礼
二、官方政治宣传:开大会和送参军
本章小结

第四章 1978—2004:消费文化与文化市场
第一节 班社与乐人
一、1978—1990:文艺工厂
二、1978—2004:清音班

第二节 曲目与演奏
一、曲目融合
二、三位乐人演奏风格分析

第三节 社区音乐活动
一、1994—2003:祝桥清竹民乐队参与社区活动情况
二、婚礼仪式
三、丧葬仪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清音传承与变迁过程的分析与阐释
第一节 乐社、乐人与文化价值认同
一、乐社变迁
二、乐人的分布与人数
三、乐人对文化价值的认同

第二节 曲目、乐器与乐人情感认同
一、曲目增减
二、乐人的情感认同
三、乐器流变

第三节 加花变奏技法与乐人审美品味
一、加花变奏技法
二、乐人审美品味
第四节 音乐社会活动与三层空间转换
一、各类社区音乐活动的出现与淡出
二、三种空间层面中的婚丧礼俗仪式
结论
附录一:谱例
附录二:五位乐人演奏的《中花六板》
参考文献
后记
 
 
商品属性
[ 作者 ] : 齐琨
[ 出版社 ]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地 ] : 中国
[ 图书编码/ISBN ] : 9787556602162
[ 开本 ] : 16开
[ 装帧 ] : 平装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电子邮件地址
评价等级
验证码 captcha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