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元龙音乐书店……

浏览历史
当前位置: 首页 > 音乐理论类 > 音乐史学 > 朱熹音乐研究文论集

朱熹音乐研究文论集

  • 商品货号:9787556606191
  • 商品库存:5 本
  • 市场价格:¥100.0元
  • 本店售价:¥80.0元
  • 注册用户:¥80.0元
  • 商品总价:
  • 购买数量:
  • 书籍描述
  • 书籍信息
  • 书籍标记

 内容简介

  我在《宋代音乐研究的特征分析与反思》的“前言”中曾论及了宋代音乐的重新认识及其研究的意义:
  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盛世衬托而形成的光辉灿烂的唐代音乐照耀下,人们一直认为宋代音乐似乎要“暗淡无光”得多。不仅音乐如此,以往大文化中的宋史研究也是如此。
  对于宋代的评价较早的定性研究需要提及的是日本学者、京都大学内藤虎次郎,他在1922年发表了《概括的唐宋时代观》(2l-文,他提出宋代贵族政治崩溃,君主独裁政治的确立,平民文化昌盛,庶民地位提高等,这些构成了“近世”现象。25年之后,另一位日本学者、东京大学前田直典于1947年撰文《东亚古代的结束》,对内藤虎次郎的“近世说”持不同看法,他通过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关系的理论,以及对中国、朝鲜和日本三国的社会变动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宋代“中世说”,即中国历史的唐及以前为古代,宋元为中世,明清为近代。
  国内学界较早评价宋代的学者有钱穆、严复等。钱穆在其《国史大纲》(1939)中指出,唐代中期以来出现了两个巨大变化,即经济文化中心南移和社会贵族门第逐渐衰落。也因此,宋代呈现出三大新现象:1)学术文化的传播更加普及,不再只是掌握在几个大家族手中;2)政治权利解放更加彻底,出现了“白衣卿相”局面;3)社会阶级更加消融,以前士庶区分严格、重视家世门第。严复则从政治的角度更为明确地指出了宋代对后世的影响,其言:“古人好读前四史,亦以其文字耳!若研究人心政治之变,则赵宋一代历史,最宜究心。中国所以成为今日现象者,为善为恶,姑且不论,而为宋人之所造就,什八九可断言也。”由此,宋代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及其影响显而易见。
  然而,以往学界对待宋代的态度基本是“消极”而不重视的。原因大致有几个方面:一方面,宋代民族矛盾、国家衰微、疆域缩减、政治软弱;另一方面,宋代研究呈“厚北薄南”的现象,这是由于南宋史料相对不足,而且“笔记不足为信史”的观念造成的。由此,以往的研究比较轻视南宋的政治地位,对于南宋的研究比较薄弱。从中国古代音乐史学研究上讲,对整个宋代音乐的关注要远远晚于对唐代音乐的研究。如果从晚清凌廷堪《燕乐考原》(1804)算起,唐代音乐研究始于19世纪伊始,而对宋代音乐的关注则要到20世纪中叶。尽管我们的统计大多始于龙榆生发表于1942的《创制新体乐歌之我见》,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杨荫浏、阴法鲁的《宋姜白石创作歌曲研究》(1957)的问世。20世纪80年代以来,宋代音乐研究有了长足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成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最重要且最热门的论题之一。

目录
丛书总序
丛书主编序
编者序
朱熹音乐思想研究
朱熹音乐思想研究
朱熹理学思想与福建音乐文化
朱熹音乐思想论稿
朱熹音乐著述及思想的价值
朱熹《诗》乐思想刍议
《朱子语类》中音乐著述的研究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乐论研究
朱熹《论语》释论中的音乐美学思想
朱熹对《乐记》的理学化阐释
南宋《乐记》理学化阐释的两种路向——朱熹与杨简《乐记》中礼乐思想比较
朱熹音乐观刍议
简论理学视角下的朱熹音乐之美
《朱子语类》中的《乐记》与当代中国音乐美学的可能
朱熹乐论之雅俗观考释
朱熹音乐思想五评
理学视阈中的礼乐文质论——以朱熹为中心的研究
朱熹与占琴研究
朱熹与琴
朱熹的《琴律说》
《琴律说》文本解读——兼及常见的校勘错误
朱熹的琴论与“中和”音乐观——写在朱熹诞辰880周年之际
朱熹《琴律说》的律学研究
关于朱熹所传两则调弦法文献的律学分析
浅探朱子与古琴——从琴律、琴曲、琴器、琴铭、琴诗、琴学思想说起
朱熹音乐实践与文献研究
朱熹音乐著述文化背景之探究
《朱文公文集》中音乐著述初探
朱熹“禁戏”辨
“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论朱熹对“郑风淫”与“郑声淫”的解读与朱熹故意误读说
湘西武陵山区“朱子家礼”仪式及仪式音乐遗存初探
后记

 
商品属性
[ 作者 ] : 洛秦
[ 出版社 ] : 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 出版地 ] : 中国
[ 图书编码/ISBN ] : 9787556606191
[ 开本 ] : 24开
[ 装帧 ] : 平装

购买记录(近期成交数量0)
还没有人购买过此商品
总计 0 个记录,共 1 页。 第一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最末页
用户评论
暂时还没有任何用户评论
我要评论
用户名 匿名用户
电子邮件地址
评价等级
验证码 captcha
  Res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