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音乐学家塔鲁斯金以博古通今的一家之论,将西方音乐从源头至今的故事娓娓道来,成就了享誉世界、屡获殊荣的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
第三卷以深邃的历史视角和细腻的音乐分析,带领读者纵览19世纪的音乐长廊:贝多芬与罗西尼的辩证对立,歌剧的浪漫主义转型,舒伯特、帕格尼尼、李斯特、歌剧双雄瓦格纳与威尔第的崛起,以及交响曲的复兴……在这一时期,音乐成为民族认同的象征,艺术家们通过音符探索着自我与他者的微妙界限。凭借出彩的洞见、回味无穷的分析,以及对历史、文化、政治、艺术、文学、宗教和音乐之交叉作用的全景呈现,本书将是渴望了解这一多彩时代的人必不可少的读物。
......
理查德·塔鲁斯金(Richard Taruskin,1945—2022),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音乐学名誉教授,当代著名音乐学家、音乐史家、音乐批评家与古乐演奏家,“新音乐学”代表人物。塔鲁斯金著作等身,数次荣获世界性学术奖项(包括2017年“京都奖-艺术哲学奖”),五卷本《牛津西方音乐史》更是轰动了整个音乐学界。
译者简介:
杨婧,上海音乐学学院艺术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副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访问学者、美国南加州大学Rossier教育学院访问学者;曾在中央音乐学院从事西方音乐史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专长领域为阿多诺、音乐哲学、风格史以及音乐表演理论研究。
江松洁,博士,四川大学艺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音乐社会学、跨门类艺术比较研究。主持教育 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一项,在各类学术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译著两部。
李晓冬,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音乐美学学会常务理事、西方音乐学会会员、中国音乐评论协会会员。
在中央音乐学院开设《西方音乐美学史》《音乐美学原著选读》《西方艺术史》《音乐与影像》《影像与艺术思潮》以及《西方音乐的人文理念》等课程至今,擅长将音乐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从文化、艺术的视野中思考音乐现象。
目录
引言:什么的历史?
前言
第一章 真实世界与更好的世界
第二章 音乐的出神
第三章 大众性
第四章 民族、国家与人民
第五章 炫技名家
第六章 批评
第七章 自我与他者
第八章 19世纪中叶
第九章 作为主体与公民的斯拉夫人
第十章 可视化的音乐行为(1813年生作曲家,上篇)
第十一章 艺术家、政客、农民(1813年生作曲家,下篇)
第十二章 绝地反击
第十三章 交响曲的回归
第十四章 交响曲的民族化(与国际化)
索引
......